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1
一、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说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了解佛教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问题研讨,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利用世界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他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分析佛教产生的原因。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金字塔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分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们都是奴隶主奴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三、教学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印度种姓制度。
四、教学难点:
佛教是如何反对等级制度的,又为什么会广泛流传的。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讲述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
七、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提问:这四张图片分别是那个古代文明的标志?
(出示《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提问:这四大文明古国地理区域,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都处于大河流域?
学生回答后,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图片和示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世界历史空间上的困难)
(二)讲授新课:
古代埃及——神奇的金字塔: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你怎么理解希罗多德的话?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贡献)
提问:你知道埃及有哪些文明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太阳历等)
你说我说:金字塔
(展示学生所做的历史小报基金自他的图片,学生讲述“我所知道的金字塔”)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评价金字塔的评价:——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集体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也是法老权力的象征,是埃及统治阶级残暴专制政治的产物和见证。
(过渡)当古代埃及人民在尼罗河流域辛勤劳动的同时,西亚幼发拉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平原上也出现了文明的曙光,他们也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你们知道什么吗?它又是由什么人建造的呢?
学生回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导入下节。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出示“空中花园”图片,学生简介讲述空中花园的故事。
(展示两河流域——新月沃地地图)学生找出并熟记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了解其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明白古今地理名称变化)
早期文明: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前,建立城邦,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阿摩利人占据了巴比伦城,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在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最为强盛,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展示《汉谟拉比法典》图片)
阅读课文后面的材料阅读,分析其内容和实质。
表格小结《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内容和性质。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古代印度——“种姓”的国度
1.种姓制度:
(展示古代印度地图,了解地理位置和古今印度的概念不同)
(展示古代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文化遗址。这是印度最早居民——达罗毗荼人创立的文化。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印度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使古印度社会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
学生课本内容归纳:四个等级的名称、所属社会阶层、权利和义务。(出示示意图)
指出:种姓制度是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
展示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能力。)
2.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佛教产生的背景:反对婆罗门教的不平等“种姓制度”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佛教产生的时间、创始人、教义并分析其进步性和消极作用。
教义的分析: “众生平等”,——进步性。
人生皆苦,消除欲望,修行 ——忍耐、顺从,麻痹人们的思想,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奉为国教,迅速传播开来。(佛教传播示意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巩固小结:
四大文明古国
国度
发源区域
文明代表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
古巴比伦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
古中国
黄河和长江流域
青铜器、甲骨文
九、板书设计: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古代印度——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的国度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古印度——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2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和个人感兴趣的问题。
2.师生互动交流、查疑解惑,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古代埃及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
2.通过分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其体现的阶级本质。
3.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
4.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难点: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学生理解有难度。实现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吗?
我们曾了解古代中国的悠久历史,今天一同走近这三大古国。
二、推进新课
(一)神奇的金字塔
1、说起古埃及,你会想到哪些形容词来形容它呢?说明理由。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这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大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讲述埃及的统一统一之后的古埃及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掌握各方面的国家大权。
4、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埃及去旅游,你会去游览哪些景点?古埃及的象征性建筑——金字塔(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修建、内部结构、神奇之处、数字之谜等)
5、因为它的雄伟壮观所以被尊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而且在历经4500多年之后依然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奇迹,它体现了古埃及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同时它也是古埃及法老实行专制统治、残酷压迫农民和奴隶的最好的见证。
(二) 《汉谟拉比法典》
1、(出示“空中花园”图片)这也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知道是哪一个吗?
2、请同学介绍,讲述空中花园的故事。
3、巴比伦文明源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的位置。当地最古老的居民是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此建立了政权——古巴比伦王国。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君主制定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一部怎样的法典呢?(阅读课后材料,知道法典在同等级实行同态复仇法,不同等级间维护高等级的利益,体会和理解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4、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对人类的贡献很大。除此之外,两河流域的文明影响深远,希腊人从这里学到了数学、哲学,犹太人学到了神学,阿拉伯人学到了建筑学。但是在伊拉克战争之中,古老的文明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很多的博物馆在战争中遭到抢劫、文物流失。随之流失的是我们古老的文明和历史。(情感教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三、“种姓”的国度
1、说起人与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公平,古巴比伦还不算厉害的,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印度吧!
2、阅读课文,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体会古印度社会等级分明、界限森严的现实。直到今天,在印度仍随处可见种姓制度的影子,贱民被高种姓人歧视,生活贫困。印度10亿人口中,贱民人数仍占1.6亿,其中2/3的人目不识丁,只有7%的人能喝到洁净的水。虽然印度政府在法律上废除种姓制度,但很难根除沉淀几千年的思想,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其实早在公元前6世纪,有位古印度的思想者已经在思考当时印度社会众生平等的问题了。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由学生介绍佛教诞生的故事及相关情况)
4、佛教是当时印度社会反对种姓制度众多思潮中的一个派别,他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依据和种姓制度相抗衡呀?(佛教的教义)
5、针对这样的教义,如果你是古印度的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佛教?(学生各抒己见)
6、由于统治者们的认同,佛教发展很快,并且广为传播。我们中国的佛教就是在汉代从古印度传入的,对古代中国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并由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
[本课小结]:
(出示地图)根据地图将四大文明古国填到相应的位置。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产生于河流)为什么?(思考、讨论、阐述,达成共识)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涉及人类从产生到公元1500年这一时段区域文明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两个阶段,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产生于农业生产效率较高的大河流域的人类最初的文明,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即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以及黄河流域的古中国。由于在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古中国的相关内容,因此本课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目内容为埃及的统一和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第二目主要讲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第三目则主要涉及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二、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比较简单初步的认知,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与本班同学、教师有了长时间的接触,可以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能初步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学生刚刚结束理论知识相对较多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内容的学习而转入世界历史的学习,同时又可以结合他们七年级学习时知识掌握较牢固的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学习目标要求,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学生对于小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能有一定的延伸,以满足层次相对较好的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思想:
结合前两部分的分析,我认为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终究会有着对于一些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希冀学生可以再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结合介绍埃及金字塔和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了解埃及的统一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在早期文明中,古埃及的广大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结合古代中国,特别是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度,使学生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学生通过阅读“法典”内容,认清此部法典的实质,再由学生回顾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来认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同时与佛教的主张作比较,让学生讨论佛教之所以广为传播的原因。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采用讲解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基于以上内容,结合课标要求,按照三维目标设置理论,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埃及统一的过程,认识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超高的建筑艺术和智慧及其反映出的奴隶主剥削的明证;
2.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实质;
3.能说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4.认识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5.了解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过程与方法:
1.将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与本课内容进行比较,初步学习类比法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使用;
2.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对所概括的信息进行历史性归纳;
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4.就佛教广为流传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2.能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实质。
教学重点在于:1.让学生知道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都是人类早期文明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金字塔是奴隶主对广大劳动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认识《汉谟拉比法典》与“种姓”制度的实质。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了解佛教,并由其主张讨论推知佛教广为流传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课前由问题导入: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即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同时它们在地理环境方面又有着哪些共同点?(这个问题,基本上全部学生都可以说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但关于共同点的回答则不是很全面),所以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开门见山地引出学习内容,而在学完课文内容后,利用地图册和已学知识来分析它们的共同点,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同时也有着前后呼应的作用。
接下来进入主课学习,第一部分以金字塔之谜引入,同时提到“世界七大奇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延伸,接着简介埃及的统一以及它的自然环境,最后,由学生归纳金字塔既是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见证,也是广大劳动人民非法智慧和才能的结晶。
第二目由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图片引入,简介古巴比伦历史,同时引出《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明确其地位,接着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结合课后材料阅读,认清《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第三目学习,首先学生自主阅读,大致了解古印度的建立,回顾西周等级制度来类比印度“种姓”制度,接着简介佛教的兴起,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佛教主张与“种姓”制度的区别,进而分析佛教
广为流传的原因。
最后,回到课前设疑的问题,学生结合地图与已学知识进行概括,同时完成“自我测评”。
课后小结:虽然土地肥沃、水力资源充沛的大河流域孕育出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而且它们也做出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例如埃及金字塔、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但这些也无时无刻不反映着奴隶主对于奴隶残酷无比的剥削和压迫,而这样的社会也必将为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就然我们化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内容:“封建社会必将成为奴隶社会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