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的起源以及发展史
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刺绣的起源以及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刺绣的起源以及发展史
中国刺绣发展已具数千年历史,但其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有许多争议与分歧,有的赞成以现有文字记载来推定;有的赞成用现有考古成果来推定;也有的认为就凭民间传说也可以推定的。对此,我们不妨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民间传说的刺绣起源
传说周太王(约公元前十世纪)古公亶父有太伯、仲雍、季历三子。季历之子姬昌最有才能,古公亶父很想传位于姬昌,但按照当时的传承制度,又不能传位于姬昌。太伯、仲雍知道后,即出走到苏州一带,而使姬昌顺利继承王位。当时的苏州一带有断发纹身的习俗,尽管十分痛苦,但太伯、仲雍也入乡随俗,在身上刺上纹身。后来,太伯去世后,仲雍深感此俗不便,便召集一些当地头面人物来商议此事。
恰巧,仲雍的小孙女女红(读工)正在屋内缝衣,一时不小心被针扎破了手,血流出来在衣服上形成了美丽的花朵。于是,小家伙灵机一动,便参照当地纹身的图案花样在衣服上试着刺绣起来。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终于做成了一件五彩缤纷的绣衣而呈给仲雍。仲雍看后大喜过望,当即披在身上一试,感觉舒服异常,完全可以免除纹身之苦。于是,他便召集当地居民,移风易俗,不再纹身,而改用刺绣衣服代替。逐渐的,这种绣衣就取代纹身的风俗了。人们十分感激女红,就把妇女的刺绣等针线活叫做“女工”,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这样。如此算来,刺绣的起源在距今3000年前后。
二、从考古成果来看
一般而言,考古成果断代只能断为下限,即最晚不超过的年代。我们现在考古的最早的东西,也很可能在发现的东西之前也仍然存在。所以,我们从考古发现的刺绣和刺绣工具材料两方面来分析。
(一)考古发现的最早刺绣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刺绣为1974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刺绣。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刺绣印痕,原本的刺绣早已腐烂,但在几千年形成的腐泥和相应器物上,发现了刺绣的印痕和刺绣布匹的颜料。这种印痕类似我们现在的发辫,技法类似我们现在的锁绣(具体针法见后针法篇),所以,我们又称其为辫绣或辫子股锁绣。该墓约在公元前8世纪
1、布、线丝、绸
1926年,清华大学李济先生等人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了仰韶文化遗址,在此次发掘了半个蚕茧,后来,经过鉴定,认为是一种家蚕,距今约6000到5500年之间。
1958年,浙江考古队在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一个竹筐,筐内装有一些纺织品和丝线等物。后来,一些专家对其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利用蚕丝作经纬交织而成的绢片,有用丝线捻制而成的丝带。经过年代鉴定,发现它们为距今4750年以前的实物。
197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进行了发掘,还出土了陶纺轮、木纬刀、木织轴、骨锥、骨管状针织网等与纺织有关的实物。同时还出土了成股麻线。后来,经鉴定,证实其年代为距今6960+100年。同年,还在江苏吴县草茶生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葛布残片。
1980年,河南卸州考古队在河南荥阳市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5500年的丝麻纺织物残片,经分析发现其是用典型的桑蚕丝来织成的,且用赭铁矿之类的矿物质颜料对其进行了染色。
类似的考古成果很多。如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丝线和布线丝绸应在距今6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2、考古中针的发现
1933年,考古人员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一枚骨针,此骨针长8.2厘米,直径0.31-.033厘米,异常尖锐,经鉴定,其年代为距今18000年前,当时号称为最古第一针。
但后来,也发现了比它更早的骨针。1981年,考古人员在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中又出土了制作精良的三枚骨针。经鉴定,其年代为距今约45000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后来,考古人员在太原赵卿墓中发现了一枚长7厘米的青铜针。在湖北江陵包山2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枚长8.2厘米的钢针。
结合布线丝绸、丝线和针的出现,我们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刺绣就已经产生了。
三、从文献记载来看
《皇图要览》载: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西陵氏之女嫘祖即为黄帝之妻,她是公认的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称为“蚕神”。另《绎史.皇帝内经》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 这些人都是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远古传说人物。以此来看,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先民已经学会剿丝织布了,这就具备了刺绣的物质前提。
《尚书注疏.卷五.益稷》载:“帝(舜)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宜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三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絺绣,此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是虞舜对大禹说的一段话。意思就是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等12种纹样绣在衣服上。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十二章服制度。这个事情发生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距今约4100年左右。如此来看,刺绣起源于4000年前。
另外,《太平御览》引《太公六韬》也说“夏桀、殷纣之时(约公元前21-11世纪),妇人锦绣文绮之,坐食衣绫纨常三百人。”也可见在距今4000年前,刺绣技艺已很成熟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至少在距今4000年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刺绣技术。在往上推1000年,在华夏地区,出现刺绣是可以肯定的。既是说,刺绣与我们五千年文明史基本同步。
中国的刺绣种类
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京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秀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
鲁绣:
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
汴绣: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
常州乱针绣:由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家杨守玉教授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始创,既别于绘画艺术,又别于我国其他各类传统刺绣。其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以不同方向、不同颜色、长短交叉的线条,分层加色、掺色等手法,将画理和绣理融合一体表现特有的尝试和广度,巧妙地摆脱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框架,将作者心灵之感融于运针施线之中,在错综复杂的乱中跳耀出动感,迸发出活力。
夏绣:
产自江西,俗称麻布刺绣,是以材质命名的绣种,起源于北宋; 流传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夏绣作为夏布之乡的一种民间女红,2 1世纪之前,从未列入中国刺绣的正史。张小红中年从艺,将夏绣从民间家绣引入工艺刺绣,开创了继“苏粤湘蜀”四大名绣之后的又一新绣种,为中国的刺绣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发绣: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主要用来绣制一些佛番佛像。东台发绣以人类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有单色发绣和彩色发绣的表现形式。作品质感独特、变化微妙、色彩淡雅悦目,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离人情感最近的艺术,又能恒久保存。
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省温州市的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产于瓯江地区。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
杭绣:
杭绣即杭州刺绣,亦称吉绣,起源于汉代,至南宋为极盛时期。杭绣讲究针法,品种很多,尤以盎金绣、包金绣、银线绣、彩丝绣等著称于世。杭绣的图案设计,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寿桃、如意、八卦、西湖风景等传统图案。在装饰上运用夸张和变形,也是杭绣一大特色。
汉绣:
汉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汉绣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仙桃,潜江一带。汉绣下针果断,图案边缘齐整,名之曰“齐针”。绣品多从外围启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
苗绣: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
傣锦:
即傣族的织锦,是流传在傣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主要产地公布于傣族世居的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及景谷、景东、元江、金平等县和金沙江流域一带。
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
绒绣:
上海绒绣一种织毯式的绣种。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制出的一种工艺美术结晶。产品以色彩丰富、配色和谐,绣工精良、层次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而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